原标题:外媒:中国车企驰骋欧洲赛道 能打破“玻璃天花板”吗?
据《欧洲时报》10日报道,近几个月,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登陆欧洲市场。法媒指出,这些中国品牌的到来绝非偶然,虽然仍面临欧洲人对“中国制造”刻板印象的“玻璃天花板”,但他们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创新的战略,且满怀远大野心。
中国车企品牌“涌入欧洲”
法国《快报》报道,对于欧洲汽车制造商而言,最近可谓“祸不单行”。在呼啸而过的新冠疫情几乎将其淹没后,他们又迎来一波波来自亚洲的对手。
过去的几个月里,不少中国品牌涌向欧洲大陆。根据IHS Markit公司的数据,到2021年年底,将有13家中国车企驰骋在欧洲赛道上。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韩国小型汽车的激增后,现在,文章指出,似乎已轮到来自中国的制造商来撼动雷诺、斯特兰蒂斯和大众等汽车巨头了。
法国汽车协会(PFA)主席马克·莫里图克斯(Marc Mortureux)指出,中国汽车2020年在欧洲卖出了数万台。虽然2021年目前为止的销量还没有公开,但研究预测,2025年,将售出50万辆。
诚然,这股浪潮距离势不可挡还有距离,但可能已经足以破坏欧洲制造商脆弱的经济平衡。特别是,这看起来还只是开始。咨询公司Sia Partners的副总经理让-皮埃尔·科尔尼欧(Jean-Pierre Corniou)说:“中国似乎决心推出一个全球冠军,并利用电动革命之机扭转汽车市场。”
被欧洲销售热潮所吸引
文章称,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中国品牌的赴欧,并不是偶然。过去十几年间,因为深知在内燃机领域差距过大,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深耕电动车市场。起初,一些大公司将重点放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似乎并不急于走出国门。
但是,到2020年,零排放汽车的销量在全球爆炸性增长,改变了游戏规则。这股趋势在欧洲尤其明显,如果制造商胆敢不遵守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可能会收到高达数亿欧元的罚单。
加之各个国家都出台了强有力的财政激励措施,例如,法国驾车者可以享受最高达7000欧元的生态奖金,还可以在更换二手车时,再获得5000欧元的“转换奖金”。这些措施使得零排放车型几乎与内燃机车型一样具有竞争力。
文章称,中国也希望从这些措施中获益,填补产能过剩的缺口。“目前,中国本地工厂每年能生产4000万辆电动车,而2020年本地市场只售出了2500万辆汽车。”埃森哲公司汽车部门主管皮埃尔·格福(Pierre Gerfaux)指出。
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中国车
与人们想象的相反,这些来自中国的制造商带来的,并不是超低价的汽车。现在,西方大品牌高管在上海车展上对“粗糙的山寨品”嗤之以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不少中国品牌都成功推出了纯电动SUV,这些车有着原创的设计,十分吸引人。
“无论是在安全标准、发动机还是设计方面,这些中国制造都可以与历史上那些名牌相媲美。”电动混合动力车Test Days的联合创始人艾默里克·韦兰(Aymeric Weyland)说。
“惊讶吗?”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汽车市场专家西蒙·瓦卢斯(Szymon Walus)分析认为,“为了在中国市场立足,大型汽车品牌与当地公司建立合资企业,他们从这些品牌中汲取精华,近几年又用在发展电动车上。而且,价格还很低廉。”
颠覆性的商业战略
事实证明,这些新来者的战略同样具有创新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做出了不依赖任何分销网络的决定。这显然有金钱方面的考虑,但也同样是对客户愿望的回应。
像Netflix等流媒体订阅服务一样,一些中国车企提供每月500欧元的会员资格,包括车辆租赁、保险和维修。“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因为与长期租赁不同,你可以随时停止和恢复订阅。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与几个人共享订阅。”领克国际的首席执行官魏思澜(Alain Visser)强调。这种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因为15000名欧洲客户中的90%(包括法国的1500名)都选择了订阅模式,而非传统的购买模式。
将挪威作为测试市场的一家中国品牌,则推出了可以快速更换电池的换电网络,从而将司机从繁琐的充电任务中解放出来。
但是,在许多欧洲消费者心目中,中国制造仍然是质量差的代名词。“中国汽车浪潮”的出现,能否足够打破这层“玻璃天花板”?
“随着华为和小米手机的到来,人们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展示了中国制造商的技术和质量。”艾默里克·韦兰说,“这(中国汽车品牌到来)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因为欧洲人对他们的汽车品牌非常忠诚,但我认为在三到五年内,这将不再是问题。”
>> 延伸阅读 <<
什么值得卖 | 阿里巴巴国际站钢材行业趋势报告(2021年6月)
什么值得卖 | 阿里巴巴国际站机械行业趋势报告(2021年6月)
什么值得卖 | 阿里巴巴国际站消费电子新品趋势及行业定向征品(2021年6月)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阿里巴巴国际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