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针对市场关于“中欧班列返程空箱”的质疑,近期发改委组织专题调研了解相关情况。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中欧班列开行5年多来,已从初期培育走向成熟壮大、从纷争无序走向竞争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深化国际物流等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
发展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行规模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开行规模年均增长达133%,累计开行1.82万列,运送货物近157万标箱,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国际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其中,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63列,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
二是开行质量显著提升。空箱状况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其中,去程班列基本都是重箱,回程班列从无到有,去年达到“去三回二”,今年实现了“去一回一”,重箱率(已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占比,可反映班列运力利用及货源充足度)也超过了80%。国际物流运营安全环境显著好转,去年成功打掉多个盗窃团伙,班列平均查验率和通关时间下降了50%。
三是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运输货物品类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了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整车进出口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中欧班列运邮实现常态化。“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以及特种运输等新型国际物流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
袁达表示,5年多来,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各国了解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路径和最认同的明星品牌,被誉为“一带一路”“钢铁驼队”。
下一步,还将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国际物流运输通道。
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国际贸易政策沟通协调,强化安全、环保合作,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调控,扩大瓶颈环节的运输保障能力,推动通道能力与中欧班列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保障运输顺畅,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运、贸、产结合,加强信息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扩大服务市场,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中欧班列这个“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建设的标志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