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开店
青岛如何做强“自贸时代”的国际贸易?
发布时间:2019-12-30
来源:半岛网
2448
用手机看

国际贸易是青岛的发展优势,青岛拥有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2018年实现货物进出口贸易额5321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九位,占全省的27.6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的获批,对青岛发展现代国际贸易意味着什么?青岛将迎哪些新机遇?又将如何做强“自贸时代”的国际贸易?

1、贸易规模“跃台阶”,2020年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全市占比20%

最新一组关于青岛国际贸易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对外贸易达到6124亿元,其中货物贸易5321.3亿元,服务贸易802.7亿元。

2019年1-5月份,全市货物贸易2308.1亿元、增长14.8%,出口1286.48亿元、增长8.5%,进口1021.58亿元,增长23.9%,进出口贸易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7个和8个百分点。

山东自贸试验区运行后,青岛的贸易集聚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9年全市对外贸易达到6460亿元、增长5%左右,其中货物贸易5600亿元,服务贸易860亿元;全市有外贸业绩的企业新增1000家。全市对外贸易总额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由第四进位到第三。全市有外贸业绩企业由1.9万家达到2.4万家,其中流通型国际贸易主体数量由4300家达到9000家以上。

2018年,西海岸新区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988.7亿元,同比增长10.3%,进出口贸易总量居全市首位,有外贸实绩的进出口贸易企业2159家,其中,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000万美元企业达到35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0家。服务进出口总额完成27.69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全市第二,服务外包企业总量、新增企业数量、离岸执行额、在岸执行额均居全市第一。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额882.8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进出口比重为17%,占全省的5%,累计注册贸易型企业5886家,其中,2018年新注册企业656家。

目标是,到2022年,青岛片区内企业主体不低于3万家;进出口贸易额比2018年实现翻番,达到300亿美元。西海岸新区2019年预计实现进出口1027亿元,2020年预计实现进出口11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超过20%,占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比重超过50%,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山东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领头雁,区域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一方阵。

2、贸易环境“超一流”,2021年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50%

贸易功能得到新提升,建成一批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贸易平台,到2022年,争取建成橡胶、家电、机车等3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建设进出口商品专业市场体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贸易结构实现新优化,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由13%提高到15%左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占全市比重由27%达到32%左右。

贸易环境带来新便利,2021年底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实现100%覆盖,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50%;2022年较2017年实现港口生产环节降费11.3亿元,降幅达16.5%。

3、贸易发展新高地,抓好“载体”和“通道”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建设贸易发展新高地。在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内,大力发展国际中转、海铁联运、港航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吸引航运、贸易、保理、银行、保险、期货等相关企业主体,以及国际知名商事争议仲裁机构入驻,以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和芝麻等特色商品为突破口,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现货保税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联动发展,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联动,成为吸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质载体。

建设贸易中转大通道。推动与日本、韩国有关港口城市之间的海港、空港联动互通,探讨两地口岸间大通关合作,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面向日韩、对接“一带一路”、联通亚太区域,推动青岛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混矿”、“保税油品汇兑调和”等新型业务,做大转口贸易规模。

4、建国际流通平台,打造华北地区进口水果、鲜活水产等交易中心

一是建设国际市场流通供应链。支持口岸服务企业建设供应链服务平台,布局国内外物流园区,提供采购、物流、金融、仓储、分拨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促进机电、轻工纺织等优势生产出口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畅通国际国内的流通供应链网络。

二是建设进出口商品交易平台。高水平建设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打造华北地区进口水果、鲜活水产品、肉类等集聚交易中心。支持纺织服装、水产品等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内外贸融合市场,向集成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结合二手车出口试点,做大二手车交易产业链,争取试点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打造专业市场体系。

三是引进培育综合性贸易主体。瞄准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知名贸易企业,以及境内大型贸易公司,开展定向招商引贸,集聚一批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提高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支持本地优势贸易流通企业,拓展国际分销渠道,学习深圳等先进城市企业的“全球化”思路,培育专业人才,建设境外服务体系,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特点突出的中小贸易流通企业。

5、培育新型贸易,扩建免税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继续巩固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领域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高端服务贸易。鼓励企业承接金融、工业设计等离岸外包高端业务。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人才引进,打通国际技术转移通道,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培育贸易新业态。依托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船舶、飞机等保税维修和高端设备再制造等业务;扩大工程机械及高端装备、医疗设备等领域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加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扩大国内适销产品进口,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融合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争取形成北方跨境电商零售集聚区。

内外贸融合扩大消费供给。聚集国内外优质商品与服务集聚,汇聚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丰富市场层次和提升消费能级。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进口商品集采、集运仓储分拨中心、全球新零售体验中心,增加优质消费品进口。结合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上合组织国家在青岛建立商品直销网点。逐步扩大口岸免税商店规模,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6、营商环境高标准,打造“三最口岸”提升便利服务环境

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合理的“三最口岸”。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和服务环境,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深化通关一体化和口岸“放管服”改革,推进口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口岸提速降费,通过有效监管和监督,使提效降费真正惠及货主。

完善发展保障机制,建立与贸易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体系,完善健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半岛记者 王媛)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暂无下一篇
  • 我要开店
  • 在线咨询
  • 活动日历
  • 获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