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开店
稳外贸,中国再出手,这次更不一般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国是直通车
998
用手机看

时隔三个多月,官方又出手稳外贸,这次更有深谋远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稳外贸措施。

上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稳外贸做出专项部署是在7月初。

当时确定的政策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合理降低保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在压缩通关时间、降低口岸收费上取得更大突破等。

频频给外贸企业“发红包”,部分缘于当前贸易面临的挑战已经相当严峻。

寒流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争端持续等因素影响,当前国际进出口贸易正遭遇“寒冬”。

举几个身边的例子:韩国10月前20天出口额比去年同期缩水了近20%,已经连续10个月呈下降态势;日本9月出口额降幅也超出市场预期,且贸易逆差已持续三个月。

在此情况下,不少国际组织都对国际进出口贸易形势作出悲观预期。

联合国预计今年国际进出口贸易增速将严重放缓0.8个百分点至2%,低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这意味着贸易不仅无法扮演世界经济的引擎,反而会拖累经济增长。

世贸组织(WTO)更加悲观,将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1.2%,整体贸易额增速在0.5%—1.6%之间。

不过,相比其他经济体,中国外贸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据中方统计,以人民币计,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增长5.2%。

另据WTO数据,今年1-7月全球前十大出口国和地区中,只有中国出口实现增长,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外贸占全球的份额也比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但不容否认,在国际进出口贸易遇冷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2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份报告指出了中国外贸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相当部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中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旅游、知识产权等领域竞争力不足,服务贸易逆差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大;

——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美欧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在谋划运筹经贸规则体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改善,但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仍需继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0%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贡献,而民营企业又连着千家万户。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民生,关系到整体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和信心。在外贸发展遇到多重困境之际,加大稳外贸力度恰逢其时。

驱寒

与上次相比,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稳外贸措施,不仅针对“近忧”,更有“远虑”;不仅是为提振外贸增长,更有提高外贸质量的考虑。

例如会议明确,要实行差异化政策,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

据官方数据,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已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9.5%,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正逐渐下降。

这固然说明中国外贸正在提质增效,“但要使中国外贸获得更大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不可偏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

当前,在关税措施持续,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一些外贸企业开始考虑到东南亚投资设厂,将生产环节向当地转移。但实际上,国内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进程还远未完成。这个时候,如果东部地区将生产环节过多向国外转移,对国内欠发达地区来说意味着失去不少发展机会。

此前,苏州和东莞已经开展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珠三角地区也建设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官方还在欠发达地区培育认定了44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3个承接转移示范地。

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中国料将因地制宜出台更多政策,一方面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使其能够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另一方面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再如,会议要求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近年来,因多边贸易体制遇阻,签署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的国家正越来越多。仅201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就有CPTPP、欧日EPA等一系列超大自贸协定签署。这些大型自贸协定已经不仅仅是为提振成员之间贸易增长而设,更多带有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的考虑。

在此情况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不仅是短期内促进市场多元化,推动贸易稳定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必然要求。

目前,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经济体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多,这使得自贸协定对中国外贸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要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这或许意味着,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中,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

此外,会议还提出加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设备、零部件等进口,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今年以来,与出口相比,中国进口相对低迷。加大国内有需求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设备、零部件等进口,既能满足民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又能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提振外贸增长,收到“一石三鸟”效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持续增加进口,将带动相关国家仓储、运输、加工等整条产业链的发展进步,相当于点着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反过来也有助于中国外贸和经济实现更大发展。”魏建国说。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暂无下一篇
  • 我要开店
  • 在线咨询
  • 活动日历
  • 获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