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电力调度通信局 湖北 荆门 448040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农网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接地故障、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是小电流接地电网中的常见故障,需要人工排除。发生上述故障时,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对于接地与谐振,在一些书籍和规程中说的较具体,大家比较熟悉。但在发接地信号时,一些运行人员对PT回路是否正常容易忽视,特别是对输电线路断线时的特征不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为此,有必要对后两种故障进行计算分析,并对各故障的特点进行比较。
1 故障时的电压计算分析
1.1 PT故障时的电压计算分析
正常时,由于3U0取自PT的变比为/
/
,因此PT开口三角所属三绕组电压Ua=Ub=Uc=100/3 V,
(1)开口三角绕组接反
一相(c相)接反时,3=-2
c,即3U0=66.7V;
两相(b、c)接反时,30=
a-
b-
c=2
a,即3U0=66.7V。
(2)二次中性线断线
二次中性线断线时,由于各相二次负载相同,二次三相电压不变,指示为Ua=Ub=Uc=100/=57.7V;当一次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二次三相电压所构成的电压三角形Δabc为等边三角形,相同的各相二次负载所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在二次中性线断口形成57.7V的断口电压,因此二次三相电压仍不变,指示为57.7V,但开口三角电压为100V。
(3)一次一相(两相)断线
由于PT二次相间和各相均有负载,其负载阻抗所形成电路决定断相电压,以及三相磁路系统的影响,断相电压不为0,但要降低,其它相电压正常。
图1 单电源单回线断线运行
一相(C相)断线时,30=
a+
b=-
c,即3U0=33.3V;两相(B、C)断线时,3
0=
a,即3U0=33.3V。
(4)二次一相(两相)断线
由于无磁路系统的影响,断相电压比一次断线时要低,其他相正常。
1.2 线路断线时的电压计算分析
(1) 单电源单回线路一相断线
在图1所示系统中,M及N侧主变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当线路MN发生A相断线时的边界条件为:A=0;
B+
C=0;Δ
B=0;Δ
C=0
将上述条件用对称分量表示:A=
A1+
A2+
0=0
B+
C=α2
A1+α
A2+
0+α
A1+α2
A2+
0
=-(A1+
A2)+2
0=0
因此A1=-
A2;
0=0
而 ΔA1=(Δ
A+αΔ
B+α2Δ
C)/3=Δ
A/3
ΔA2=(Δ
A+α2Δ
B+αΔ
C)/3=Δ
A/3
Δ0=(Δ
A+Δ
B+Δ
C)/3=Δ
A/3
根据上述对称分量边界条件,可得复合序网如图2所示。在该单电源供电系统中,ΔA=
A-0=
A。在发生单相断线后,电动机将停止转动,综合正序阻抗等于负序阻抗为
。由于M及N侧主变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故
0=∞。
根据复合序网:
因此 ΔA=3Δ
A2=3
A/2。
图2 单电源单回线单相断线复合序网
在A相断线后,由于N侧A相对地电容通过N侧主变形成电容电流,将使M侧中性点形成电压偏移OM。因此N侧电压为:
A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