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文所说的,Temu的壮大,是建立在大量的补贴和烧钱上,同时也依托在对供应商压价之上。
一位已经开店的卖家告诉《蓝海亿观egainnews》,Temu团队在国内会进行比价,每一个同款商品,要找到许多厂家来对比,基本上谁低价谁上。他们用了一款很先进的比价工具,价格一目了然。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供货商按照商定的价格供货,但爆单之后,Temu会继续压价,如果不接受,那对不起,该供应商就会被换掉。这一情况,跟SHEIN有点类似。如今,Temu登高一呼,大量厂家过来比价,有时小二直接暗示要比1688便宜一个百分比,或者直接暗示更低的价格才能被采用。“他们将利润压到几毛钱的程度”,一位供应商称。
目前,Temu在国内拿到的价格,基本上已经接近厂家能够接受的“地板价”了。那么,这样一个“在国内拼命压低供应商货价,而在国外拼命补贴外国消费者”的平台,对中国跨境电商意味着什么呢?
一位深圳分析人士认为,在服装类目里,SHEIN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那么,在综合类目里,Temu所到之处,也可能寸草不生。Temu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黑洞”,吸走大量的电商流量和购物人群,且在马太效应下,越大越强,越强越大。这样一来,对于普通中国卖家来说未必是好事,他们既无法成为Temu的供应商,同时又要面对Temu巨大的低价“吸流”效应,确实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当然,话说回来,情况未必如此悲观。
欧美电商生态与中国不一样。中国电商“头部效应”过强,流量基本集中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头部平台上,而各类大小品牌商、白牌商家的独立网站分到流量少得可怜,甚至无法生存。在欧美,亚马逊、eBay、沃尔玛等平台型的巨头,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远没有国内那么集中,给千千万万个品牌独立站或者白牌独立站还留了很大空间。
一个数据显示,仅法国这样的一个国家,跟中国四川省差不多大,就活跃了300多万个以上独立电商网站。总体说来,欧美电商市场的长尾结构会优于国内,因此,无论SHEIN还是Temu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法填补这么大的空间。
此外,所谓的消费下沉,确实存在,但是消费升级也并存,许多深耕产品,精益求精的玩家,依然可以卖出品牌溢价,也照样做得风生水起,比如目前崛起的安克创新(Anker)、添可等,无不如此。我们希望更多卖家回归本质,精研产品,深耕产业链,打出品牌影响力来,这样才能抵御“烧钱补贴平台”的进攻。结语:Temu到底会成长一个什么样的物种,有待进一步观察。(亿观分析组)
——此文章转载于互联网,文中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